2020美国7.6分剧情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HD1080p.中英双字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海报

名称: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别名: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 绝不、很少、有时、总是

主演:Kim·Rios·Lin / 莎伦·凡·艾腾 / 塔莉娅·莱德 / 德鲁·塞尔策 / 瑞安·艾戈尔德 / 西奥多·佩尔兰 / Guy·A·Fortt / Deepti·Menon / Lester·Greene / Amy·Tribbey / Carolina·Espiro / Brett·Puglisi / Aurora·Richards / 茜德尼·弗拉尼根 / Brian·Altemus

导演:伊丽莎·希特曼

地区:美国

年份:2020

语言:英语

时长:101分钟

标签:美国电影 女性 柏林电影节 美国 青春 2020 剧情 公路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剧情介绍

电影刻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农村两个少女的故事。在意外怀孕后,Autumn和她的表亲Skylar在家乡遭到了不友好的对待,于是两人启程前往纽约,进行了一场跨越州际之旅。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下载帮助

  • 1.推荐使用最新【迅雷11】下载,因为支持迅雷云盘。
  • 2.百度网盘官方近期在做调整,离线下载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保留,离线功能请使用迅雷云盘、115网盘。
  • 3.115、迅雷、百度网盘均支持在线观看,也可以用迅雷边下边播,其中迅雷盘可以切换音轨。
  • 4.站上所有资源都可以在115网盘秒离,虽然目前是最贵的网盘,但也是用着最安心的,可以自行尝试。
  • 5.如需下载电影,请先安装迅雷,然后点击 迅雷 按钮或者点击 复制地址 再到迅雷中新建下载。
  • 6.资源名称中含HD为高清,BD为蓝光 ,DVD为老旧普清资源,部分冷门资源可能不会再出高清或蓝光。
  • 7.MP4资源内嵌硬字幕,不可切换字幕;MKV资源通常内封独立字幕,必须下载用支持字幕的播放器才能显示,推荐 potplayer 播放器。
  •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豆瓣热评

    • 嘟嘟熊之父 2020-04-04

      从不期待,很少反抗,有时落泪,总是沉默。

    • 十二辰子 2020-02-26

      比隔壁鸟小姐的青春残酷的多却也真实的多

    • Sa 2020-02-26

      主竞赛看到的第一个称得上喜欢的。就坐在主创前面一排,团队很年轻,大部分是女性,结束之后在掌声中接受大家的祝福。和旁边的女孩感叹,能拍电影可真好啊。

    • 垣樨 2020-02-26

      散场的时候片尾曲在唱:” You’ll never understand.” 来看到豆瓣的短评,发现是的。They’ll never understand.

    • 牡丹园子温 2020-02-26

      Berlinale 早上看到Talia Ryder的出圈美照,赶紧去买了一张电影票。啊啊啊啊啊啊妹妹太好看了!!!

    • 胤祥 2020-02-26

      #70th Berlinale#主竞赛,已获圣丹斯美国剧情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完成度相当不错,摄影很棒。女主角Sidney Flanigan第一次出演电影就到如此程度,不得不佩服Hittman调教演员的能力。“从不,很少,有时,经常”这个长镜头是影片最亮点,颇见导演与表演功力。这个长镜头加上前面给鼻子打孔和试图自行堕胎两场戏,Sidney Flanigan直接第一部戏拿个柏林影后也不是没可能……不过影片里俩女孩出门三天就要拎一个超大行李箱,属于典型的为了创造调度(制造行动上的困难)而专门设计的道具,如果这片拿不到奖很大程度就要怪这个箱子……此外影片的剧作还是可以再狠一些……而有意将所有男性角色写得都精虫上脑或者面目可憎的“厌男症”,就开始走向#metoo的反面了。

    • 一位真人 2020-02-26

      4.5 点题的那段张力直接哭倒一排人。真希望年轻的男孩都来看看。

    • Peter Cat 2020-02-27

      让这个在平庸调度下的陈旧题材散发出一丝光芒的,恐怕是大巴上搭讪男引出支线。正是这种貌似暧昧情感背后混杂着的权力和经济驱动力,催生着男女关系中“第二性”诞生,以及附着着这种社会结构,现实生活中男女情感权力的复杂性。

    • 阿密.de 2020-03-02

      ——痛吗。——没什么感觉,只是不舒服。 看完至今依然情绪紊乱,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这部电影的痛。可能,那淡淡的,描述不清的,很快就会忘记却又不时会记起的,不适的感觉,才是痛苦本来的样子吧。 真正的关乎女性的电影不需要嚎叫和口号,只要一次短暂的合眼,一句简单的rarely,就足以掀起风暴。

    • Muto 2020-04-03

      现代社会里最昂贵的东西或许再也不是生命本身,而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从宾夕法尼亚到纽约,女主历经一层又一层冷漠而坚固的道德系统,躲避一次又一次可能致使她二次伤害的潜在危险,通过一道又一道无关痛痒的测试只为获得并享有一种叫做“自由”的权利。所有路标都在把这次旅行的终点站引向这种主观化和片面化的自由,但是没有人真正问过女主角的现实需求:她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时间。一个生命在她的子宫里争分夺秒地生长,而她却必须要为终止生命争取时间。结果时间和生命无疑都被以上那些条条框框无情地浪费掉了,这是影片最为讽刺和令人痛心的地方。作者并没有设立道德尺度,正是因为我们在面对道德之时,有了选择《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自由,我们才逐渐失去了安全。最终少女拖着疲惫的身体缓缓睡去,真希望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她的一场梦。

    • 二十二岛主 2020-02-26

      柏林第17场主竞赛。一部好的青春电影和聚焦女孩的电影应该有的样子。很多场景都触达心底,这不仅是两位女孩的一次出走,更是无声的抗争。片名切入的角度非常好,甚至可以延展到每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际遇。很多地方做了留白,浅尝辄止,不拖沓,很真诚。

    • Escalin 2020-02-26

      真的太好了 女一和女二的表现都很优秀 几度觉得自己眼泪随着情绪会像消防栓一样喷出来 希望以后能看到两个女孩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 HELIOSCARS 2020-02-26

      4.5 还真就那样结束了电影,没有任何说教或和解等等,就像很多人的生活一样,没有意识到的流过了,标准电影语言直接省略,塑造出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中间侧方位完美点题处看得我想哭。两位女主也很不错,现场也超可爱,还有点害羞。P.S. 无论是《Lady Bird》还是这部电影,都没有比较的必要性,也没有必要评判哪部更真实,两部基于生活的电影都很真实。

    • CassRien 2020-02-28

      不喜欢不是因为不支持主题,不是因为不支持诉说女性苦难与反反堕胎法案,只是单纯地觉得太刻意以至于笨拙了。原始困境每一个都设置的太极端,层层叠加式的悲剧真的具有普遍性与真实性吗?更不要试图与Lady Bird进行真实性的比较,那些共鸣微小而具体,我才更充满感激。

    • 猫猫球 2020-02-26

      3.5 specially for those anti-abortionists

    • 笑意 2020-02-26

      会让人想起同样题材的《四月三周两天》,在故事方面,一样是两个女孩的秘密堕胎之旅,一样是有一个女孩作出一些“牺牲”,不一样的是我们看到美国作为观念更开放、医疗更发达的国家,堕胎的女孩已经受到许多医疗与心理的支持,但这趟旅程依旧艰难而痛苦。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性别压力或暴力几乎从未缺席。这份痛,值得让更多人去明白。

    • 何阿嵐 2020-02-25

      低到無處可再低,如同塵埃落下而不留餘痕,絕非是一場壯觀的成人禮,更不是雙妹同盟化險為夷的冒險旅程,壓在她身上的不是痛苦和勇氣,沒有道德的指責,更沒有慾望所能超越,添上任何底色都是徒然。青春的失誤,只不過換來我還未長大,還未有作為成人資格的回音,或許將來會有作為母親的資格,但誰知將來的事?生活壓根沒有任何期待,誰想要帶上各種顯眼的配色,就像那可有可無的接吻,刺在鼻上而不顯眼的鼻釘,Eliza Hittman 所描述的無感世代,是連帶失落都是變成一種奢侈品。但生命可沒有被標準化,量化的答案,只能如此,亦只有如此。由虛無的No Wave 到無病呻吟的Mumblecore,世世代代的抑鬱青年到此時更像要掛上Derealization(失實症的名號),如霧,一個窗格玻璃,或面紗。情感淡漠得越見失去知覺

    • woodhead 2020-02-27

      #Berlin2020·22nd film# 比起政治挂帅但品质平庸的《无邪》摘得金熊,这部场刊最高分的电影获得评委会大奖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结果。强烈建议观看前不要接受任何剧透,因为这个题眼出现的一幕在我看来堪称本届柏林甚至今年全年的电影时刻之一,那种隐忍情绪的爆发,那种不动声色的尖锐,是对女性境况极其真实而沉重的暴露。

    • 栗色雪 2020-02-28

      #Berlinale20-25 情绪克制,叙事留白,视角集中,细节动人。片中男性几次与女性的互动都带着有意识/无意识的侵犯感,而女性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恐惧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和理解呢。最后一组回家的镜头似乎暗示着这只是女孩人生中或许再也不会被提起的小事,但是其折射出灰暗的社会景观多么令人无望。与《四月三周两天》相比还是太清淡了。

    • 圆首的秘书 2020-02-26

      美版《四月三周两天》(片名也…)?很好呈现了男女之间不平衡的权力对比,三次程度不一的侵犯让人逐渐感觉到背后的残酷。主空间车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将女性的不安置于各种底层、有色环境之中也是意味深长。但问题是,片子一方面不厌其烦展现流程,给人制度森严健全人性的感觉,另一方面又直指一个压迫性的社会,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Wiseman对机构和流程的指控,在这里不见踪影。一种温吞和自相矛盾,让影片失去一点力气。

    • 天马星 2020-04-04

      大量的近景与特写营造的压迫感如同无形的墙一样无处不在,恰恰这就是女性所面临的困境:突然有一天要面对全世界,却发现自己完全无力应对的无力感。尽管整体情绪波澜不惊,但是「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出现时还是有被击中,这个片名应该再也不会念错了。

    • 把噗 2020-04-03

      白描,反动情。情节走向一如既往的好猜,一曲《四月三周两天》的美式变奏。

    • 飞侠式拼搏 2020-04-03

      在有着美好的年纪,却处在冷漠、痛苦的家庭及生活环境的残酷青春。 影片用十分平淡、冷静的方式讲述堕胎这个敏感、争议的话题,最终所呈现的效果却是极其有力,诸多留白和问题引人深思。 一路上俩姐妹的少言寡语,好比这是一次无声的抗争之旅。让人行动不便的小包大箱,正如糟糕的环境经常欺负、压迫着她们。 生活中的她又如在台上唱的那样,“他逼我做不想做的事,他逼我说不想说的话”。只可惜她所传达出的信息,就连父母都不会引起注意,只会引来旁人一句讽刺的“荡妇”。 当医生不断重复说着“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时,她从最初的假装从容到后面的抽泣哽咽。这一刻,难受、同情、愤慨……各种复杂心情汇聚一起狠狠砸中观众的内心深处。 最后,身心俱疲的她睡上一觉又得回到糟糕的小镇。但好在俩姐妹情谊深,能牵着手一起走这段残酷的青春。

    • 木可流芳 2020-04-04

      优点在于特别生活。买票坐车,地铁,找诊所,找吃的,地铁,勉强找个找地方睡,就这么坚持两天。最让人振动的是表妹的成熟,男人啊,没有真正的好心,总是想要和你做交易。7分片儿

    • 德卡的羊 2020-04-04

      82/100,至少对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描摹,也因此带出了沉默的能量场,在主人公的面庞上盘旋。“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就像反复诵读的咒语,冷静就此逝去。//非要对比《四月三周两天》自然是不足,但这部影片显然更加贴合当代,在人潮里环顾街道,或下意识刷着手机——我们那无时不刻的迷茫和虚无。

    • 尋找答案的人 2020-02-29

      很穩很穩。那段為了表妹犧牲了色相的戲拍得很動人。

    • 鬼腳七 2020-04-04

      确实容易想到432,而且本质上讲的也是同一回事,只不过青春看起来似乎比政治更轻描淡写,但是青春也是政治,性别也是政治,都是惨烈。

    • 陀螺凡达可 2020-04-03

      3.5

    • 伸张正义 2020-04-04

      这种不痛但不舒服的感觉传达得很到位。

    • 红酒与谋杀 2020-02-26

      70th Berlinale09# 希特曼(女性导演)上一部拍少年(男同)的片要比这次拍少女(堕胎)的片好很多… 手法上也并没有称奇之处,关于这一话题,就单论艺术性 蒙吉的四月三周两天似乎已是顶峰。

    • 电影Mark 2020-04-04

      “没什么感觉”,云淡风轻。简单的剧情,却足够真实残酷。尤其看了那段女主和医护的对话,更深刻地认识“反堕胎”是多么得不人道。

    • ✘. 2020-04-03

      叙事选择留白,本以为是少女无知,错怪了。花季少女的青春实在可贵,年少时总想着独立自主,却很难意识到无依可靠。看到这两人,有误以为自己回到从前的错觉。 女一号的表现意外好,固定长镜头那段很考功力。要是到纽约那几天,把户外场景搭配雨天,整个意境就出来了。★★★★/8.2

    • 陆支羽 2020-04-04

      4.0。

    • 郭连凯 2020-04-03

      更温和一点的《末路狂花》,遭受男性恶意之后,两个女性的一次逃离之旅,点题的那一段长镜头很棒,导演和表演都不错,超市中隐藏在玻璃背后的窥视和摆在明面上的监视器蛮有意思。

    • 翻滚吧!蛋堡 2020-04-04

      3.5 片名呼应和拉手两段最具情感冲击力,这就是美国人的432吧

    • 麦高芬 2020-04-04

      哪怕她们心生厌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用性与金钱交易,这背后驳斥的是女性在男性霸权下作为附属品的社会结构。不过就是透着一股青春疼痛文学的味儿……其实最扎人的一刀不是周围每一个虎视眈眈的男人,而是来源于女性群体内部,是放堕胎短片恐吓女主的女医生,甚至是对表妹说“你自己跟他去吧”的女主本人。

    • 电锯觉罗炫 2020-04-03

      7.8/10 平静的几乎就和纪录片一样,电影从台词再到剪辑都是一切从简,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女孩的堕胎故事,其中没有掺杂任何说教或者戏剧性的东西,然而这种纯粹性下又透出着最残酷的真实。

    • 等待戈多 2020-04-03

      看有些评论说本片是美国版的《四月三周两天》,其实我觉得两部电影是没有可比性的,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核。虽然同样是反应社会问题,四月偏政治惊悚,本片则青春女权的侧重。“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片中女主在接受关于性生活测试的选项,单看四个选择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程度区分实际并不明显,但是你的选择很重要,选择在那个程度进行抗争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女主怀孕的对象在影片中一直是缺席的存在,这既是一个象征,象征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受害者,同时也说明女主的反抗也许总是的阶段,因为对她实际的伤害已经造成。而女二号也被迫与路遇男生发生亲密接触,当然应该还只是很少的程度,女一号及时的伸出援手,导演这地方处理的很模糊,女二号有没有主动对他说“不”是个悬念,但从最后两个人和解的表现上来看应该是有的!

    • 要丸 2020-04-04

      三人两次手掌紧握的力量传递,毫无疑问这是女性们的电影。但大大的纽约小小的车站,同时这也是属于生活中弱小者们的电影,这是求生的电影。从记不住电影的名字,到看完再也不会念错这个名字,导演很成功的完成了一次普通大众困境生活记录——『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就真诚地记录

    • 文森特九六 2020-04-03

      建立在无数前辈经验上的“轻而易举”的背后,是精心设计的微妙运动,把女性声音的方方面面包含其中,又将锋芒暗藏,情节冲突自行隐去,观察式做戏在这个巨大的荆棘丛寓言生态中步步惊心,置身事外的冷静客观,身在其中的酸楚凝视。